东西方移民家庭对纽澳教育的看法差别竟这么大,你赞同哪种?
作为主流移民国家,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生活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大家不同的价值观,尤其是对子女的教育问题,由于家长们的成长环境不同,这种差异就更加明显了。
这其中,既有抱怨教育过于松散的亚裔父母,也有认为给孩子太大压力的北欧父母…………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下面几位家长对纽澳教育的吐槽有戳到你的痛点吗?
图片来源:Google
一、印度家庭:
不了解教育体系,难以理解孩子的选择
Rajwinder是一位来自澳洲的印度家长,最近她正为选课问题和女儿“斗争”。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在新西兰还是在澳大利亚,高中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选课,课选的巧妙,孩子学习事半功倍,如果选的不好,可能结果就很悲剧了。同样的孩子,选不同的课,最后的结局很可能是大相径庭。
图片来源:Crimson
选课不仅是华裔父母最关心最纠结的问题,也是印度裔家长最头疼的事。作为亚裔家长,大家都没有亲身体验过纽澳本地高中教育,对教育系统的设置更是一头雾水,所以在子女选课问题上亚裔家长显得特别无助。
Rajwinder就明确表示不支持自己闺女的选课结果,她解释到:“在印度价值观里,大家最想成为的职业是医生或者工程师,但闺女的选择显然不是冲着这个目标去的。不过我也想去试着了解我女儿的想法,但这对于我真的很难啊!因为我对澳洲的教育系统根本不了解,学校也没给过我们这些移民家长任何相关的培训,如果能有这种培训,我想会对我们这种家庭非常有帮助的。毕竟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避免走弯路耽误了自己。”
图片来源:Google
同样来自于印度的Kewalramani 博士是一位澳洲中学的VCE化学老师,她理解印度家长的忧虑,但同时也为家长们对学生控制过多而感到忧心:“我能明显感觉出有些印度裔孩子根本没有兴趣学化学,也不想选这门课。他们出现在我的课堂上纯属是为了了却爸妈的心愿,因为父母对他们有很高的期望,逼他们必须选化学。但是孩子自己没有兴趣的话是很难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的。”
相信印度家庭的苦恼,华人家庭也能感同身受:对于体制的不了解,造成我们和孩子沟通的鸿沟,而亚裔传统教育价值观又和孩子们接受的教育价值观有所冲突,这些在高中选课的的层面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图片来源:Crimson
经常有华裔父母秉持着“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中国传统观点,在选课的时候迫使孩子选择理科类课程,但却忽视了孩子的兴趣所在。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是孩子按照家长的心愿去上课了,去因为不喜欢或者不擅长这门课而心不在焉,应付了事,甚至是自暴自弃混日子。虽然家长初衷的确是为了孩子好,但因为选课不当,本来很有希望考上不错的大学,却因为学了不适合的课而与梦校失之交臂的例子很多。
正像印度妈妈Rajwinder所说的“每个家长都希望指给孩子一条最正确的路。”但如果这条路并不适合自己的孩子,那么即使看起来很正确,也未必能把孩子送到成功的终点站。
二、华人家长:
没考试作业,这样的教育模式可信赖吗?
对纽澳教育感到疑惑的不仅是印度家庭,华裔家庭也有着同样的烦恼。
Cathy的孩子在新西兰读小学2年级,尽管还不需要面对选课等复杂问题,但是她对于新西兰的教育系统依然有很大的疑惑,最主要的就是这里的小学竟然没有任何考试,而且家庭作业也少得可怜。
“每次开家长会之前,老师都会发给我一个孩子学业的report,上面会有孩子目前达到level。但我觉得这种报告形式比较模糊,不像考试卷子,我能直接看到孩子学了什么,他现在哪方面薄弱,哪方面掌握得不错。”Cathy觉得很难搞清楚孩子具体学了些什么,没有统一的课本,每天孩子带回家的也只是薄薄一本阅读书,至于她关注的数学课学了什么,孩子也说不清楚。
图片来源:纪录片《他乡的童年》
既不理解本地教育体制,和老师的沟通也因为文化、语言的问题有所障碍。看着朋友圈里中国朋友的娃上着各种补习班,Cathy感觉更加焦虑了:“我觉得这边的教育太过松散,虽然我觉得国内应试教育也确实有不足,但‘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在哪里都行得通的。像是美国的精英家庭,也是从小严格要求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有一个比较好的未来。我很担心过于松散不利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我自己就是散养长大的,傻玩了整个童年,可我成年后明显觉得自己不如那些父母严格要求出来的孩子,玩并没有给我带来额外的竞争力,反而我很羡慕那些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琴、学画画、学游泳的同学,虽然他们小时候辛苦了一些,却受益终身。他们身上那种韧劲儿是我这种散养孩子所缺乏的。所以我自己的成长经历让我对‘快乐童年’这种观念特别不认同。我知道最近有个叫《他乡的童年》的纪录片很火,芬兰那期讲了本地孩子在玩中学,那是基于他们强大的师资队伍,老师引导着孩子边玩边学知识,而不是我们概念里的完全没有目的地玩,这是不一样的形式。我个人认为新西兰老师的整体水平还没有达到芬兰的那种高度。”
图片来源:纪录片《他乡的童年》
同时,Cathy也认为适当的压力会让孩子的抗压性更强,她表示:“毕竟社会不是一个真空体,考试肯定意味着压力,但越早体会这种压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当你把压力视为一种平常事,就会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避免让孩子体会到压力,只是自欺欺人的一种方式。客观说,新西兰的压力没有亚洲国家大,但这里玻璃心的孩子却不少,如此宽容的环境下 ,新西兰青少年的自杀率却一直高居世界前几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说的问题。”
谈到和老师的沟通,Cathy表示非常喜欢和亚裔老师聊天,因为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亚裔老师很理解她的苦恼:“我孩子有个代课老师是印度人,她和我说她非常理解我的焦虑,因为印度人也是一样的,我们都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业有明确的要求,公校平均化的教育不太能满足我们这些家庭的需要。综合这些因素,我已经决定将孩子转到私立学校,我感觉新西兰优质私校更能兼顾兴趣与学业,为了孩子的未来,我多付出些也值得。”
三、芬兰家长
学生压力太大了,应该放松些
和亚裔家长截然相反,刚搬到悉尼来自北欧芬兰的爸爸Pasi Sahlberg则认为澳洲的孩子学习太累,压力有点大。
“我听到一些老师讲述了孩子们在高利害标准测试中因压力大而痛哭、呕吐和失眠的情况,” Pasi表示,“随着政治家们对越来越小的孩子们施加更严格的学业期望,这使得澳大利亚的学校中已经几乎毫无娱乐性了。”
Pasi Sahlberg 图片来源:theguardian
在Pasi的老家,同时也是世界先进教育代表的国家—芬兰,孩子们7岁才入学,上学后孩子孩子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边玩边学,家庭作业更是少到可怜,比如15岁的孩子一天的家庭作业却不超过30分钟,几乎没有考试,不背书,也不会给孩子做任何排名,不鼓励一切形式的竞争。学校教育资源分配均衡,并且政府也不鼓励学校之间的竞争,孩子午餐免费,家长择校不是难题,离家最近的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每一所学校的师资都差不多。
图片来源:纪录片《他乡的童年》
可以说,芬兰孩子上学最晚、作业最少、假期最长,但在跨国评估学生能力计划(PISA)中却远甩澳洲中学生几条街………
注解:跨国评估学生能力计划(英语: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直译为国际学生评估计划,简写:PISA)是一个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筹划的对全世界15岁学生学习水平的测试计划,最早开始于2000年,每三年进行一次。该计划旨在发展教育方法与成果。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生学习评价项目之一。在最新的一次测试结果中,芬兰在数学、科学、阅读的排名分别为13、5、4;澳洲分别为25、14、16;新西兰为21、12、12;中国为7、10、27。三项的第一名皆被新加坡摘取。(摘自维基百科)
Pasi Sahlberg不仅是两个男孩的父亲,也是一名芬兰教育专家,同时还是新南威尔士大学 Gonski 教育学院教育政策教授兼副主任。他认为澳洲政府对老师和学校控制过多,过于看重排名,建议澳洲像新西兰学习:新联合政府通过削减排名和测试,以及让教师获得更多的自主权来寻求改善萎靡不振的教育标准。
殊不知在隔壁的新西兰,诸多家长正在为这项教育改革而恼火,很多华人家长批评新政府搞教育大锅饭,甚至有父母因此而对新西兰教育系统感到灰心,考虑换到其他国家让孩子接受教育(相关阅读:新西兰亚裔家长集体急眼了:好好的教育乱改革,这是要逼我们带孩子离开?)。同一项政策,在不同身份背景的人看来,真可谓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结语
移民国家就像一个文化的大熔炉,炉子中的每一块金属都有不同的材质和不同的熔点,在互相融合的过程中,难免会带上原生文化背景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事物,但也正是这些不同的声音更加开阔了彼此的眼界。
以新加坡为首的亚洲教育系统,以及以芬兰为首的欧洲教育系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是基于本国国情:新加坡虽部分体系沿袭英式教育,但和其他亚洲国家一样,崇尚精英教育,孩子们甚至从幼儿园起就面临是激烈的竞争,为了不被淘汰拼命学习,是因为在亚洲国家如果学业不好很难有更好的出路;而芬兰地处北欧,虽然教师队伍有很大的自由度,是基于国家多年积攒的深厚教育底蕴——从幼儿园到大学,教师几乎都拥有硕士的学历且有高度的责任心,这样素质超强的教师队伍即使不去过多监管控制也是十分值得信赖的,每个老师都想尽办法因材施教,用自己的方式给孩子寻找最优的教育方案。提倡的“不竞争”的教育,是跟芬兰的福利体系配套的,即使孩子不上大学,也能有其他不错的出路。
图片来源:weforum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虽然和芬兰同属于西方教育系统,但基本国情与教师素质与芬兰相差较大,如果强行按照芬兰的方式照搬,也未必会取得理想的结果;当然,纽澳两国与亚洲国家的国情及教育系统的差别更大,这也造成了很多亚裔家长的不理解。
不过既然已经移民到了这两个国家,我们与其硬抱着亚洲教育系统的观念不放,不如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一下本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系统,其实作为发达国家,澳洲和新西兰也有基于本国国情的教育体系,父母如果一味按照自己亚洲式思维强迫孩子,把对孩子的期待变成一种执念甚至是一个禁锢的枷锁,那么可能会让孩子在东西方的教育碰撞中产生更大的疑惑,甚至是思想的撕裂。
一切为了孩子,但也要以尊重孩子的为前提。
想知道更多关于学霸的故事吗?想获得专业教育信息吗?请马上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Crimson的官方微信号。这里有澳洲、新西兰本地教育资讯,英美的教育干货,IB、NCEA 、CIE、SAT 、ACT等各种考试秘籍,还有来自全世界学霸们的真实故事!
热门文章
➤重要!高中选课前一定要先做这套测试,适不适合学IB必须搞清楚。
➤拿PR VS 换护照:关系华裔孩子上大学找工作的大事,纽澳家长必须要关注!
➤重磅!2020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出炉:新西兰进步,澳中大学亮眼!
➤重视!华裔少女因亚裔身份被霸凌,移民家庭绝不能忽视这一课!
➤IB、剑桥还是纽澳本土课程?根据孩子自身特点选课才是关键!
➤最新!适合孩子成长国家排行:纽澳原地踏步,中国大幅提升,第一名是……
➤耶鲁华裔生的呐喊:亚裔父母为我们上大学付出了什么,你们根本不懂!
➤2019奥克兰最佳中学数据大曝光!公校升学率最高的不是10分校
➤六娃洋人老爸总结出一套完美公校攻略:我花最少钱给娃最好的教育
➤私校不一定最好?亲姐仨读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高中,十年后的她们竟这样说……
➤华人家长这样教育孩子被取消了PR!这些家庭小事竟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5位哈佛新生:为何我成为那幸运的4.5%,种族和家庭会影响我的录取吗?
➤重磅:新西兰资深老师精心整理的必读书单来了!提高写作必备神器
➤华裔家长的焦虑:砸钱买学区房还是读私校?做完这个测试,你就清楚了……
➤这种学校被称为纽澳“平民版”私校,但华裔家长却对此知之甚少……
➤新西兰亚裔少年首次详述哈佛录取真相:实际录取过程或许和你想的不一样……
➤华裔少年美国名校上演两次神反转,而他父母十余年前的人生反转更让人惊叹!
➤纽澳家长注意:高中生别跟风学IB,选了不适合的课反而害了娃!
➤新西兰小鲜肉拿下“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亲叙申请过程像过山车般刺激!
➤她是中国弃婴,在美国妈妈的抚养下考入名校,文书详述身份之谜……
➤纽澳医学院地震式大改革!想从医?先看看这个新考试你hold 住吗?
➤独家!新西兰华人学生获奖比例近4成的奖学金究竟怎么考?技巧都在这里!
➤我爸没工作,却把我送进了耶鲁!这篇华裔男孩的“高考作文”火了
➤最新奥克兰高中排名!10分高中的大学升学率拼不过5分,学区房你还买吗?
➤独特视角:海外华裔家长也热衷送孩子出国读书,移民究竟图个啥?
➤95后哈佛小哥创业三年闯入福布斯,开挂人生背后的“另类”成长之路
➤13岁进奥大,他是新西兰公认的天才少年:学习棒的最大秘诀竟然是……